海口,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,成为当年海南人下南洋的主要出入口,而总是能以包容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的海南人,更让本土文化与南洋文化和谐地融合在一起。如今在海口海甸溪北岸的改造中,依托海甸溪先天自然优势,依托南洋文化浸染的背景,突出南洋风格建筑和海南地域传统建筑风格,力图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。 南洋骑楼:见证海口城市百年沧桑 去年6月,在首届“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”活动中,海口骑楼老街荣获首批十大“中国历史文化名街”称号。 海口骑楼老街区位于海甸溪南岸,长堤路以南,龙华路以东,和平路以西,解放西路、文明中路以北,主要是中山路、解放东路、得胜沙路中段、博爱路以及新华北路等五条老街。骑楼大多建于上世纪初,主要由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所建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,海口骑楼老街至今仍保留着市井生活气息,这种对文物建筑的活态保护经验对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。 老街改造:打造海口“南洋不夜城” 今年9月,《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》正式开始施行,《条例》更加突出了对海口骑楼建筑街区和府城传统建筑街区的修复改造,希望更好地保持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特色,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发展。 浓缩了海口城市发展精华的海甸溪两岸,其改造工程备受关注。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,全长2840米、宽350多米的海甸溪,一千年前也曾是“帆樯林立”的热闹港口,它见证了海口的沧桑演变。民国以后,曾经“帆樯之聚,森如立竹”的海甸溪渐渐不再通航,但她对于这个城市南洋历史文化的推动却是功不可没。 据悉,按照被纳入保护范围的海口骑楼建筑街区计划,今年要在水巷口打造骑楼示范样板街,作为改造的突破口,并建立水巷口游客集散广场,这标志着骑楼老街的改造进入实质性改造阶段。 据海口市文体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,骑楼老街示范样板街改造包括街面建筑改造,保持增强街区风貌特征;进行符合现代商业功能的业态改造,主要是街景改造、植入民俗活动点,其业态初步定位为南洋风情休闲旅游和商业文化。根据规划,整个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后,这里将成为海口的“南洋不夜城”。 海甸溪北岸:建新南洋风情走廊 与骑楼老街改造同样备受瞩目的,是海甸溪北岸的改造工程。由于海甸溪特殊而重要的历史地位,这次的改造工程比以往任何一次旧城改造吸引着更多的关注目光。 根据规划,这次规划改造涉及海甸溪北岸、海甸二路以南、东至横沟河、西至海口海关东侧12米规划路,用地规模108.6公顷,规划建筑面积约195万平方米。旧城改造将突出南洋风格建筑和海南地域传统建筑风格,同时对海甸岛原有的“一寺八庙”、葱郁古树等城市传统珍贵文化都将现状保留,配合教育系统、文化机构、道路体系的全面完善,海甸溪北岸,在城市文脉上,以海甸岛为其基座,以长堤路为其台面,雄踞江海之上,成为海口的标志性南洋风情走廊。 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。沿袭了老海口城市建设之魂的南洋文化,为海甸溪北岸的改造注入了新的魅力,也吸引了一大批知名的开发商投入到这一改造工程中。 海南日报记者从广物地产获悉,作为海甸溪北岸改造工程中的政府重点项目——广物·滨江海岸的开发商,将借鉴新加坡河开发模式,将城市摩天建筑群注入临水活力街区,形成传统民居与高楼繁华交相辉映的多层次河岸景观,打造富有南洋风情的商业街,连接历史和未来,让海甸溪两岸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,散发海口独特的城市魅力。
|